草书的最高境界,乃是狂草,而狂草的最强高手,后世公认张旭、怀素,冠有“草圣”称号,代表狂草起源,实际上,仔细观察书法史,或者书体发展,就能知晓,风格儒雅、俊丽的,乃是“张怀”祖师爷。
王羲之身在魏晋,师法钟繇、张芝等人,自然他们的浑穆、拙质之气,以及狂野的“一笔书”,均有涉猎,书风极其多元,只不过秀逸风姿,最深入人心,令学者忽视其他风格。
并且传世法帖,多是娟秀、飘逸的行书,更是加深误解,更有甚者,称其蕴含“女郎气”,筋骨薄弱,写不了狂草、大字,幸好近几年,日本陆续展出,王羲之《丧乱帖》、《频有哀祸帖》等,浑穆一脉的作品。
狂草也慢慢问世,譬如《草书黄庭内景经》近期十分畅销,除了此帖,王羲之又一狂草现身日本,字字奔肆潇洒,气势非凡,一改往日温雅感,不夸张的说,颠覆了整个书法史,比《》更罕见。
此作就是《草书般若波罗蜜多心》,全卷共有40多行,合计260余字,行笔连贯洒脱,劲力深入,时而几字连接一起,颇有“一笔书”之风,提按细腻,时缓时急,粗细、浓淡相互交错,神采贯通如乐章,极具动势和生命力。
虽然这幅《草书般若波罗蜜多心》,落款写有王羲之,但是此篇经书的内容,唐代翻译而出,魏晋早了几百年,王羲之不曾见过,而且专家研究后,发现书风和线条姿态,与张旭相似。
因此有人猜测,这极有可能是,张旭用王羲之笔意创作,其实不论作者是谁,此帖笔法之精妙,意韵之生动,均无可否认,非常值得临摹和赏析。
一方面学习古人笔法,在筋骨刚健,用笔平稳的情况下,写出狂逸之象,把握正统技艺,另一方面,养成正确审美,合理控制,狂纵自如,远离“鬼画符”。
这幅《草书心》的原稿,早已失传,好在日本珍藏的,乃是“唐拓本”,制作时间早,字体完整,没有漫漶、磨损,用墨浓润,保障每个细微的笔丝、顿折,全部保留下来,与原稿相差无几。
而今,我们对《王羲之款草书心》,进行1:1超高清复刻,采用博物馆级别,12色微喷复刻工艺,与原作毫无二致,此品乃是手工经折装,使用翻折设计,便于临摹和查找。
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,帮助初学者识读,此帖极为高清,市面罕见,独此一家,比普通印刷品更加还原、细腻,所有字体的细节处理,全都一览无余,见此品如见原作,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。
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,侵权抄袭者必究!
在线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